返回上级 发帖
再论ED的作用
记得19时候坛主对ED在望远镜上的作用作了比较深刻在阐述,当时结论是对手持望远镜ED的作用不是很大,不必刻意追求,甚至持稍微否定的态度。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和事情的发展,坛主在2021年时候对ED在台式望远镜的作用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而对手持望远镜的意见不变。如今又过去了1年,不知坛主对ED的作用有没有新的认识。  本人小白一枚,刚入坑,纠结于ed非ed,请教。

回复 1# yuanshi


   很谢谢,您的关注和认真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近些年光学行业有——从这个问题的角度去看,有两个相关方面的变化:


1、优质光学玻璃的水平,越来越高。更清澈、通透、亮堂。
2、ED材料的成本价格开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从早期的“奢侈价格”,变到现在的“较贵价格”——也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平民可以用了。



知道这两个变化的背景,咱们理顺一下它慢慢变化的经过:



最早:

最早的时候,任何种类的望远镜,咱们都不太对普通用户推荐ED。。。。那个时候ED就好像黄金,一沾上,价格直接就“土豪”“有钱”——其实大家发出这种惊叹,而不是去感叹器材的性能“大杀器”,多多少少也确实是反映出价格和性能提高的不太对等。

——那个时候好多技术不如现在,产品有很多短板,而ED材料带来的影响,只是那几大方面中的一个而已。并不突出。但价格是翻番。比如1100元的产品,采用ED的版本在当时,就到了3000元了。。。。。。。。。。而且上面提到了光学玻璃技术的发展,当时的常规优质光学玻璃不如现在,做出来的产品偏黯偏黄偏浑浊——而这些特点恰好能掩盖——不用ED材料时、存在的一些性能不足。。。。。所以仅仅提升一个ED,带给整个产品的性能提升,我现在感觉啊,用一个词:“尴尬”比较合适。

所以当时的市场特点,1100元的普通产品,3000元的ED产品,性能差别略尴尬——大多数人,应该占96%左右,都“从实惠出发,更实际的选择非ED产品”。

而且——这个尴尬的情况,是出现在:ED起作用最大的——高倍台式三脚架(观鸟)类产品。

当时ED虽然技术上代表着先进,其实当时在销售场合里是个被边缘的东西。




后来:

[ 1、手持类望远镜部分 ]
最近几年,其实先是ED材料价格下降了。很多手持类产品争先恐后的用上曾经昂贵代表奢侈的ED材料,以此作为宣传甚至噱头——毕竟之前这东西那么昂贵,代表着奢侈——但这个时候我印象中,好像常规优质的光学玻璃的进步,好像并没有及时体现在这个行业上,当时的ED产品甚至存在一些发黄发暗的情况我记得。说实话有些情况记不太清了,只说一个自己的印象的话:这个时候的手持ED产品,给我的印象:它面对消费者的概念,大于实际带来的性能影响,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实际通过一些用户,不止几位用户反馈过——他们购买的手持ED产品,效果赶不上当时咱们没采用ED的手持产品。。。。。。。。这个现象算是个代表性的,能反应这个时期手持ED风潮给我的感觉。

——甚至说个有意思的- -,咱们现在435元的手持产品,其实了解的人都知道,发烧友比较公认的这个价位的经典,效果是超过很多市面上更贵的产品的——它的批次质量性能上,几乎能稳定的达到典型的千元价位——它超过的很多手持产品其实都流行用上ED了。而这个产品没用ED材料。它是一些基础部分的精度和质量控制的比较好。

其实我一直觉得,即使从技术上,理论上,就决定了ED材料,它在手持种类望远镜上的作用,是会不疼不痒的。可有可无。甚至成为,大部分成分是宣传性质的销售点缀。而且这东西毕竟有成本,如果它用在这里作用小,不合适,那么会占用这个价位产品其它更重要的方面的宝贵成本。。。。导致同样的成本下,效果还更弱一些。。。。要是用小孩子最初的很天真的,实际社会中不太存在的较真:这种行为是在表面迎合消费者,得到一个并不真利于用户,只是表面上皆大欢喜的游戏。也就是厂商其实没有很好的坚持自己本来应该坚守的专业技术的角色和原则。

——也可能是社会规律,好多技术性名词被商家推广给用户后,都容易出现这个倾向。用户追逐的,厂商就迎合,但结果并不最利于消费者。多花出的钱消费者买到的是心理安慰。就好像汽车自动变速箱,流行档位越来越多,但变速箱调教的非常被称道的马自达,基本上就是简单的4个5个档位,却在同价位和更高价位上,变速箱的性能无出其右。

[ 2、高倍台式三脚架(观鸟)类望远镜部分 ]
ED材料所改善的性能缺点——主要会在望远镜高倍的时候体现出来,所以它真正的用途是在这类高倍数的产品上。
就好像防高温材料是用在高速度的航天器上,用在低速的汽车上就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这个时候,其实印象中对于台式类ED产品的角色,我已经不太感觉是“尴尬”,但反思了下,其实这个时候的市面主流台式类产品,相比那个最早的阶段,好像也没有什么改善- -,仍然是短板多多,仍然是其中一些短板缺点还掩盖了ED不在场的不足,导致有没有ED,很多时候区别也不能说太明显。——除非整个改善,脱胎换骨出一个全新产品,否则单纯一个ED材料。。。改进是无力的。
没有觉得“性能和价格尴尬”,反思了下和咱们上的产品有关——咱们当时上了一个2950元的军用级别的ED台式产品,国内给美国博士能代工的——其实咱们上的原因,主要是这类产品,市面上一直很罕见有军用级别的,咱们希望提供这么个选择。有的用户主要是野外恶劣环境使用,他们之前很少有选择——主要还是看上了军用级别,而它恰好同时是ED——而这个时候市面上民用的ED也3000左右,所以就感觉相对而言,这个性价比就不错了。另外,这个产品当时国外售价也是3000元人民币左右,但当时国内售价不正常,要6000多,性价比就非常低,等于提供了一个正常价格的渠道,所以这几方面加起来,导致单纯这个ED产品似乎还有不错的亮点。

实际如果不是这些周边的其它因素,这个时候市面上的ED台式,如果是我的话我并不会买的。。



现在和将来:

[ 1、手持类望远镜部分 ]
其实就着我的理论认识,和对国内一线产品的接触经验,咱们不会跟用户推荐手持望远镜带有ED的这种方向,因为它确实不朴素和必要。

但咱们在众多生产线上,寻找和筛选不错的产品提供给用户,这个过程中很多不是随着咱们的设想来的。所以什么产品都可能遇到,咱们不会先入为主的回避什么。都是以实用为先,也就是好的性能,实惠的价格,长期高质量的提供不会遇到什么太大的困难,那就行了。咱们就会保障质量并推荐给用户。

——不管它有没有用某种设计或技术,没有什么固执的观念,不会因为这些名头和概念影响到实际的咱们实际经验感觉最优的选项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里,其实好多心里面认为本来最合理、合适的想法,都只是埋在心里的微词了。并不一定影响外面现实的路有些时候这种目前认为“不那么最合理的方向”,随着往前走着,虽然现在看可能是个弯路,但可能也能一个不错的结果。比如手持种类望远镜,虽然现在看ED实际上可有可无,但这种材料的潜力将来可能会被开发出一些特殊的性能。所以将来也可能变化。

所以现在,手持类望远镜,咱们不会以“是否采用ED”为要点,只把它看成一个有点次要的方面,不强调,不会故意推荐,而去选择好产品。但也不避讳。没什么特别,实际无关紧要。


[ 2、高倍台式三脚架(观鸟)类望远镜部分 ]
这个类别,现在市面相当多数产品,其实仍然没有什么大变化。因为这个种类的产品,其实生命周期很迟缓,技术有了,也未必会及时更新到产品上。

但现在确实有点处在个新老交替的阶段,市面上有少数高倍台式三脚架类产品已经开始采用了一点或者一些新技术,减少了之前存在的性能瓶颈,导致ED材料的作用更凸显,或者更容易锦上添花(一些能替ED不在场的性能不足打掩护的“好短板”也已经不见,拉大了高倍的 非ED 和 ED 的差距,就好像昏黄的灯光下感觉很美,好像年轻的时候,而打开亮堂的大厅灯光,脸上的皱纹也显现出来了)。咱们也有新设计的,新技术采用很多的新产品(虽然一直没及时更新介绍,用户都是拍别的链接改价格),这个时候ED和非ED性能确实是拉开了。。。。而且再加上部分ED产品价格下来了(从以前的1100元的普通的和3000元ED的区别,变成了现在1300元的普通常规和2300元的ED的区别),所以现在都需要很仔细的和咱们询问者交流,看适合1000多点的非ED,还是2000多点的ED了。
相对而言新开发的、基础技术方面运用了比较多新技术的台式类产品,ED材料的运用,已经发挥的不错、且角色位置适宜,再加上ED成本的普及,ED已经不再是那个边缘的东西了,开始是一个很主力的重点之一。

新的台式产品出来之后,其实咱们都有点一改往常- -,怕用户买了普通的1000多的以后,又出来升级的需要,所以是倾向于宁可不留遗憾选2000多的ED,要么选500多的便宜产品,而避开1300多的高档非ED产品,现在都有这种趋向了- -




说白了,这么多的变化,有一个不太变的方面,就是咱们看待 取舍一个事物的标准:

——也就是它在这个场合的实际作用,是不是真的从技术和效果上合适,及对应付出的代价的值不值得。咱们会一直关注,潜移默化的不断调整,给咱们用户相对而言的“比较佳”:)


所以,现在,
对高倍台式三脚架(观鸟)望远镜来说:
是否选择ED——它对应着一定的性能提升,也需要明显增加的投入,最好能就自己的喜好、用途,详细的探讨。选择合适的,就会是一个自己很喜欢的东西:)
对手持望远镜来说:
我觉得对绝大部分的用户,可以忽略掉这个方面。不要以这个影响很小的细节来区分产品,不要被干扰,继续回到本来的路,只用关心产品的最终性能即可,毕竟这才是本来咱们最关心的。

TOP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