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发帖
不知道我现在才看到是不是有点晚了啊- -,抱歉还以为过滤了野广告,没想到是这么详细的问题。

1、

(A):您买的这个台式高倍望远镜,兼容的是最常见的天文望远镜目镜的接口,也就是1.25英寸接口。大约80%的天文目镜都是这种接口,所以是通用的。

(B):对,天文类目镜上面最显著的标识——口口mm,指的是目镜的焦距

(C):实际观测木星,不只是很小的问题,因为空气干扰等原因,画面也并不是网上广告照片那种清晰的样子。有点好像是一个朦朦胧胧的背影,轮廓。我根据自己玩类似器材的经验和估计:在天文方面,即使器材投入上升到5000元,看木星也差不多是这种效果。

加上高倍观星用途,操作起来的繁琐和麻烦,总体,为看木星而专门添置的目镜,除了第一次看会有点激动,估计以后可能会比较快闲置的。。。

TOP

倍数:20-60倍

物镜焦距:430毫米

表观视场:42度(20倍时)-66度(60倍时为广角)

千米观察范围:36米(20倍时)-20米(60倍时)

出瞳距离:20毫米

物镜结构:3片2组

目镜结构:7片4组

目镜接口:1.25英寸通用

长度:40厘米

重量:1.5公斤

TOP

其实光路做的短焦,是技术可以达到之后,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之一。

就好像以前的望远镜,往往比较傻大笨粗,现在照顾体型的,紧凑一些的望远镜,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反过来问,现在如果仍旧做成傻大笨粗,是不是效果会更好点?

其实也对。如果这个产品做成大尺寸的- -,效果很可能会比现在还要更出色一点。这个其实看不同使用者优先追求的性能角度。

其实我还问过产品的开发方,照现在表现出来的效果水准,按道理,如果采用长焦的结构,1350元的新款,估计可以做到效果稍微碾压1150元的老款产品。。。。为什么选择了短焦,虽然便携,总体效果,只是”轻微好于老版本“。他们告诉,最早出的样品,用户普遍反馈希望改小体积重量。所以才改成目前的正式产品。

我现在还不到对体积重量敏感的年纪。不过咱们卖的495元的产品(说的是老版本的那种非常非常紧凑)——好多专业用户买这个,除了效果不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积小,便携。以至于495元的中档台式,出了新产品后(体积大了),虽然效果更好了点,还是偶尔有人就非要问旧的还有没有的- -

所以这个,当进步的道路方向有选择的时候,就像人多样性的喜好,这种进步方向的选择也是多样性吧。

我最近喜好上一类望远镜,也轻微的影响了自己的一些喜好上的改变,所以确实有这种体会了。所以我不清楚开发方的这种选择,是一种对技术潜力的奢侈运用,还是一种前瞻。其实都有可能。

--------------

顺便就着讨论,这次新产品,买的客户很多都知道,一共出来两个版本,一个是1350元的常规的,一个是2350元的超低色散ED的。

其实我觉得这次新产品的系列,心里面是有点无语,平时都要忍着不给客户推荐2350元的那个版本,因为如果恰好用户需要那个档次,2350那个版本其实是挺完美的。

只是很多用户确实用不着那个档次。有这么个纠结矛盾。

这个系列的目镜接口与天文目镜通用,我觉得最大的好处,是将来升级,便宜实惠。因为不同的台式产品,其实主要改变的,还是目镜。镜身的变化很小。而2350元的贵的版本,镜身性能基本到顶了,对普通人来说。可以一直不用换。换很好的目镜,镜身也不会遇到瓶颈。

而1350元的常规版本——也是价位上对大多数人推荐的主力版本,它的物镜和镜身虽然在此价位上不错。但如果将来升级目镜——有限的物镜会在一定时间出现瓶颈。倒也适合安心玩的用户——所以升级这方面,它不像2350的会走很远。所以同样是接口通用,可以把1350元的版本当成一个附加的功能。

TOP

回复 5# 梦-无念无想


   您客气,谢谢反馈告诉^_^

TOP

回复 7# 周末


   ^_^ 恩,如果自己的感觉上,还没有最终成熟时,没有直接一眼就很适合自己的,那就再等等。

TOP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