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发帖
metta(823597630)
metta(823597630)  10:49:28
第十二章 三种相
[65]
法的箴言
「相」可分为三种:「自性相」(sabhāvalakkha愞)、「有为相」(sa欞栀愀琀愀氀愀欀欀栀愀愞)及「共相」(sāma愀氀愀欀欀栀愀愞)。
唯有每一秒钟都保持正念观照,才能见到「自性相」。

唯有见到「自性相」后,「有为相」才会显现。

唯有「有为相」显现后,才能见到「共相」。

唯有见到「共相」时,「观智」(vipassanāā愞)才会生起。

唯有在「观智」成熟后,才能证得「道智」(maggaā愞)。

唯有在证得「道智」时,才能见到「涅盘」(nibbāna)。

唯有在见到涅盘后,才能从「恶趣」(apāya)解脱。[66]

自性相
「硬」、「紧」、「痛」等感受,即是「自性相」(sabhāva-lakkha愞)〔或略称「自相」〕。在这些感受生起时,禅修者立刻以正念观照,才能见到它们。这就是毗婆舍那的定则(niyāma)。
“Sabhāva”(自性)是由“saka”(自己的)及“bhāva”(性质)两个巴利语词所组成的复合词,意思是「特殊的性质」、「独特的性质」。「自性相」的同义词包含“paccatta- lakkha愞”(个别的相),“visesalakkha愞”(特殊的相)、“sarasalakkha愞”(自味相)。
若禅修者观察腹部的起伏、手的伸曲、坐、站以及走等现象,他会觉察到当下生起的种种「自性相」。「自性相」是禅修者在禅修初期会观察到的名、色现象。
依「阿毗达摩」(Abhidhamma)的方式,一切法需从「究竟法」的角度加以解释。但是,在禅修时,我们依照「经典」的方法,使用一般的「惯用语」,如「见」、「吃」、「坐」等等。
几世纪以前,《清净道论大疏钞》的作者法护尊者,曾提出辩驳(codanā),以问答的方式,澄清关于「标记」(labelling)这个禅修技巧的疑惑。所谓「标记」,就是在观察根、尘相触生起的现象之时,「在心中给予该现象一个名称」。待会儿,我将说明尊者的解释,以提供给你们作为参考。[67]
《小部.如是语》的〈见经〉(Di洞栞椀最愀琀愀猀甀琀琀愀)说到:
“Katha挀愀, bhikkhave, cakkhumanto passanti? Idha bhikkhu bhūta bhūtato passati; bhūta buūtato disvā bhūtassa nibbidāya virāgāya nirodhāya pa椞瀀愀渀渀漀 hoti. Eva kho, bhikkhave, cakkhumanto passantī”ti.
诸比丘!如何是具眼者能见?在此,比丘如实见「有」,如实见已,为了「有」之厌离、离贪与寂灭而行。诸比丘!如此是具眼者能见!(It 43-44)
「如实见有」(bhuta bhūtato passati)的意思是「如实地观见生起的现象」或「在现象生起时,观照它们」,此中的「有」(bhūta),即「生起的现象」,是指「有为法」,即「五蕴」或说「名色」(nāma-rūpa),是能被直接体验到的〔身、心〕现象〔即究竟法〕,例如,想坐下的「动机」以及随后而生的整个「坐的动作」。巴利句子中的第二个字“bhūtato”,是指「观照的方式」,也就是「如实地」或「在它们生起时」,此字和“yathāsabhāvato”(如其自性)同义。
为了看见「自性相」(sabhāva-lakkha愞),禅修者必须在所缘生起之时,立刻藉由「念」和「精进」将心投入于所缘上。这就如同进食时,为了捕捉食物的滋味,必须实时咀嚼食物一样。因此有句格言说:
唯有当场捉住,你才能见到自性相。
「唯有」这个语词很重要,因为它强调当下。观照之时,完全没有思考、反省、推测或诠释的空间,必须与当下共处,就是此时此刻,而不是未来或过去。 [68]

——班迪达尊者《解脱道上》第十二章(待续)
metta(823597630)  10:54:26
这部分大家要认真看,这是和实际修行密切相关的。

metta(823597630)  17:26:57
修内观的一个原则是观照明显所缘。打坐的时候一放松,一般最明显的就是呼吸引起的身体起伏,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腹部或胸部,并对起伏的现象观照标记。有的人腹部起伏不明显,首先要注意自己是否放松;如果还是不明显的话,就观照坐和触,因为坐和触的给感觉在这时是明显的。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坐在那里?是因为我们对身体有感觉,注意那种坐的感觉并标记“坐”。我们上下唇有接触的感觉、两手之间或手与身体之间、或身体下盘和坐垫之间由接触的感觉,这些都可以标记观照。
花树(3464286909)  17:29:09

metta(823597630)  17:38:27
我们走路的时候怎么知道我们在走?也是因为我们对身体有感觉。经行的时候,开始你只是放松自己自然地走,自然就会注意到走动时脚的感觉,标记“左步、右步”。当你这样觉知走,自然就会慢下来,然后可以改为标记“提起、放下”,更慢一些的时候标记“提起、移动、放下”。
道镜(2820480314)  17:44:42

福州智骏(1229699418)  17:50:58
感恩metta老师礼敬智严尊者感恩佛法僧
metta(823597630)  17:55:50
观禅首先是要培养连续的正念,我们通过观照行住坐卧中自然生起的现象来培养正念。所以不是要很用力去观看什么。当我们有连续的正念,定力就会生起。当正念和定力更强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更微细的身心现象。我们放松了,就能够觉知到某种身心的现象,我们只是觉知和标记,并不用费力,并不用紧张。我们持续地绵绵不断地觉知和标记,这样就可以培养正念和定力。
向日葵(325001629)  17:57:53
这个力度还是不好掌握。重了身心紧绷,轻了容易迷失。
道镜(2820480314)  17:58:04
同上
有什么好的不用力的训练方法吗
metta(823597630)  18:03:17
马哈希尊者强调,至少每秒钟一个观照。可以改变标记的频率和强度。经行可以改变速度。当然重点还是要放在觉知上,要觉知到一个现象才有相应的标记。
metta(823597630)  18:05:14
比如观腹部起伏,在起伏的结尾或开始所缘不明显了,可以插入触点标记观照。
metta(823597630)  18:08:02
在起和伏之间,腹部好像不动的时候,心容易跑,这时候你就可以观照标记一下两手的触点。
简&凡(1060255100)  18:08:16
噢 这样啊
向日葵(325001629)  18:09:50
这样很绵密了。
metta(823597630)  18:10:12
那时候你的标记可能变成这样“起,伏,触;起,伏,触;......”
简&凡(1060255100)  18:13:16
我总是感觉伏不如起明显
向日葵(325001629)  18:13:51
@metta 你生活中放慢动作吗?

TOP

返回上级